入海之门
《入海之门》,琼·丝隆采乌斯基著,王义豹译,重庆出版社2008
首先批评一下,封面上的“艳遇”真是恶俗……你说个“找到爱情”也行啊。
因为要翻译作者的某篇小说,想了解其政治倾向读了这个,结果还是无果。
故事和设定挺不错的。其中关于政治的部分说不清写得好或不好。
翻译很有个性,当然原文也很有个性,“异域风情”嘛,译文也就同样翻译地迷迷糊糊的。
呃,这类“异域风情”本来很没必要,事实上,也是西方中心的一种体现(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是波兰-意大利混血美国人。)
另外,作者还故意设置了障碍,让双方一直都鸡同鸭讲,看着急死人。
小说中涉及的政治设定很杂,可能因为中西双方政体不同。文中对西式封建政治的描写够复杂,所以也够真实;但缺点是:太复杂了,看不懂。(从这方面来说,小说其实是太空歌剧?)
如果将文中要素归到具体历史的话,可以找到很多:
商人的不平等交易,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灭绝、美国对日本的核弹,也有女同性恋,等等。
说说看书几点别扭的地方,其一是宗教,。
宗教的一大作用是麻醉。能做到连死都不在乎了……可能尼泊尔是这样?这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其二是关于“关闭大门”。
一个对外封闭的地方需要有通往外面的路,哪怕不走这条路,但有不想待在这里的,可以走出去。
最近关于张桂梅的“高山”“溪流”之辨正好用在这里。
其三是关于“非暴力的不抵抗”,也就是甘地被西方推上神坛的方法。
非暴力性抗争成功(虽然并不能完全归功于其)的原因很多,有美国的因素,有同时期暴力的因素,有印度对英国是负资产的因素。在其他地方并不适用。在中国人年来,奋起抗争才是解决之道。“非暴力不抵抗”的甘地对被日军侵略的中国给出的建议是“让日军杀两亿对方就退却了”,对犹太人给出的建议是“集体自杀”,正如中国的“你有狼牙棒,我有天灵盖”——但这是一句讽刺无比的话。
同样正值巴基斯坦哈玛斯抵抗以色列侵略的高潮,再看此书略有讽刺。
这类故事的本质是,人到了“神”的国,然后用人的逻辑去看神的一切,这自然显得可笑,就像《圣经》里人不可擅自去看上帝,或是日本“辉夜姬”的故事里大名军队对“天人”射出去的箭变成花一样。但这种可笑也是作者捏造的。
为了使小说中的理念能符合逻辑地讲下去,作者就要想法圆它:
问:如果侵略者到了一个原始落后的部落,如何才能让它保存下来?
答:让其有侵略者没有的价值(如知识)就可以了。为了获取到这些知识,侵略者肯定不会把人杀光的。
问:那怎么才能有侵略者没有的价值呢?
答:将两边人分成不同的地理环境,因此就点了不同的科技树。
问:小国如何战胜大国?
答:使用微生物。
不得不说,作为细菌学家,丝隆采乌斯基的思想很对。事实上,新冠疫情已经证明了,GDP再高,也挡不住高传染性的疾病传播。当然,某东方大国这样高等集中制的国家除外。
(起点上曾看过一本日式轻小说也是这个思路,一个小国家,发展出了灭绝世界的病毒,将男人都杀死了。我称其为“日式”,就是有种“政治方面可笑、小国不知天高地厚”之类的意思。)
但是,小说毕竟是要给地球人看的。空讲两颗外星球上的故事会给人空中楼阁的不稳感觉。
PS.个别地方把“医生”译成了“博士”,且前后不一致。此错略低级。